〖社会保险〗
医保报销“自付一、自付二、自费”傻傻分不清?报销比例、计算方法一文搞懂
现在,刷医保卡就可以结算医疗费用,许多地方也实现了异地就医费直接结算,非常快捷方便。
结算时,医院会为患者出具一张医保结算单,上面标明了此次住院患者花了多少钱,医保报了多少钱。
但许多人对拿到手的结算单并不是很了解,拿着报销结算单发懵,就是因为看不懂单据上的各种名词,四处询问报销细节:
自付一、自付二、自费是什么意思?
起付金额和超封顶金额是怎么回事?
住院费能够报销多少?
......
教你读懂医保结算单
一般来说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有所不同,因此各地医保报销的具体细节不尽相同。但是医保报销单上的一些专业词语是相同的。
比如:起付标准、自费药品、基本医疗之外费用等。今天就帮大家解析一下,结算单上各个费用名称,来帮助大家迅速读懂医保报销:
看懂这张表,上面的很多概念就不会混淆了。
比如自付和自费,简单来说,这两项都是需要个人支付的费用。
“自费”就是医保不能报销需要自己出钱的费用;
“自付”是在医保费用的报销过程中产生的需要自己出钱的费用。就是上图中的起付金额、超过起付金额的个人支付比例部分、超过年度统筹限额部分等费用。
医保报销的前提条件
图片来源公众号:人力曰
参保人可报销的定点医院范围一览表
图片来源:SCIE《二级社保管理师》培训教材
参保人可报销的药品范围一览表
图片来源:SCIE《二级社保管理师》培训教材
医保报销比例
以北京为例:
门诊费用
图片来源:SCIE《三级社保管理师》培训课件
注意:北京门诊起付线为1800元,年度内基本医疗最高支付限额为2万。
住院费用
图片来源:SCIE《三级社保管理师》培训课件
注意:北京住院起付线为1300元,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为40万。
医保报销相关Q&A
“起付线”是医疗保险的起付标准,当看病花费可报销部分费用累计达到一定金额后才予以报销,此时的一定金额即“起付线”。
门诊起付线为1800元,我们知道“起付线”以内的门诊费用不在报销范围,只能自付,当可报销部分费用累计达到1800元后才予以报销。
Q1:城镇职工门诊可报销费用超过1800元时是如何报销的呢?
A1:超过1800元以上的门诊费用减去起付线(1800元)和不予报销项目及个人全自付药品和有自付药品不予报销部分,才按医保报销相应比例(本市社区报销90%,其他定点70%)报销。
Q2:住院报销的标准与参保人员所住的医院级别有关,如员工小张住的是三级医院,花了2万元,他报销多少呢?
A2:首先去除1300元起付线,18700元是报销的基数,三级医院报销比例为85%,那么小张报销为:(20000-1300)x 85%=15895元。
Q3:小张如果住的是二级医院,花了2万元,他报销多少呢?
A3:首先去除1300元起付线,18700元是报销的基数,二级医院报销比例为87%,那么小张报销为:(20000-1300)x 87%=16269元
Q4:小张如果住的是一级医院,花了2万元,他报销多少呢?
A4:首先去除1300元起付线,18700元是报销的基数,一级医院报销比例为90%,那么小张报销为:(20000-1300)x 90%=16830元
注:具体报销还需按照(比如按照本文第二部分实情)实际情况计算确定,仅供参考。
相关文章
住房公积金大调整!个人能缴纳公积金,不限户籍!
最近后台私信咨询中收到很多关于住房公积金的疑问:公司没有购买公积金,自己能不能购买?灵活就业人员能不能购买住房公积金?个人购买住房公积金的条件是什么?....别着急,今天给你们带来详细解答。2022年...
换城市工作如何转移社保?
如今这个社会,因为经济不稳定,竞争压力又大,使得很多中小企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这就导致了职场流动性大,于是很多人在换工作中的过程中,社保的缴纳也随着工作地的改变而改变。但是,换工作地点了,社保到底...
医保局:生育津贴,涨了!2023年9月1日正式执行
最近,随着各省市社保缴费基数的上调,生育保险的缴费基数也随之上调,这也就意味着生育津贴也随之上涨。除此之外,多地也发布通知,调整生育保险待遇,这对公司、个人都产生直接的影响。具体如何变化?生育津贴,涨...
我交了22年社保,退休金只有600元,为什么有些人就拿2000元?怎么缴才划算…
社保到底该怎么交,才能让自己最受益?...
人社部:法定节假日、婚丧假、年休假标准
根据人社部规定:休息休假时间是劳动者根据法律法规规定,在国家机关、社会团体、企业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任职期间内,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时间。那我国官方规定的休假标准究竟是什么样的呢?休假期间...
社保五险变六险,员工必须缴费
随着人口老龄化、高龄化加剧,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势在必行。2016年,我国开始在15个城市、2个重点联系省份开展试点。2020年9月,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《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》...
发表评论
